武漢市江夏區濱湖壹號小區20棟的業主們從去年4月份交房后就一直在為自己的住房維權,可大半年過去了事情絲毫沒有進展,他們表示: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樓層空置區域變成私人大平層?
2019年,武漢市民曾先生花了55萬元,購買了武漢藏龍酒店投資有限公司開發的、位于武漢市江夏區濱湖壹號小區20號樓15樓的一套商品房,開發商在每層樓都設有一個近兩百平方米的活動空間。
武漢市濱湖壹號小區20棟業主曾先生:我們在買房的時候,開發商告訴我們,這是屬于公用的活動空間,是讓我們做成娛樂房,可以放一些乒乓球桌等。
2021年4月中旬收房時,曾先生發現,原本銷售人員承諾的活動空間,現在被一面墻圍了起來,成了1501號房業主的私人空間。
武漢市濱湖壹號小區20棟業主曾先生:這面墻,包括外面的那面墻過去,將近兩百個平方,現在都被1號房的業主占用了,原來1號房只有3個房間,占用這一塊公攤面積之后,他房子里面變成了9個房間,房間數直接翻了3倍。以前備案的80多平,現在將近有兩三百平的面積。
不僅15樓小區空置區域被占用,小區業主們發現,濱湖壹號小區20棟共30層,除了1到8層是商業酒店,剩下的22層,每層活動空間都被1號房或者10號房的業主以同樣方式侵占。武漢市濱湖壹號小區另一位居民表示,單層就是由1號房侵占,雙層就是由10號房侵占,侵占后就用外墻磚砌上去了,他們也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情況,這對整層樓的人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們的公攤面積是37%,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享受到那么大的公攤。
濱湖壹號小區開發商——武漢藏龍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一位項目經理表示,規劃圖上標注為“空”的區域,并不屬于公攤。
武漢市藏龍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20號樓在設計過程中,原來是酒店,酒店和住宅的設計中間就有一些差別,住宅必須要有不少窗戶朝陽,如果不朝陽的地方是不能做住宅的。這個地方(上文提到的公共區域)做出來又沒有用,那么就把它劃成“空”。當記者問起,規劃圖上1號房和10號房只有80多個平方,但是1號房和10號房的業主們為什么實際會有200多個平方時,該項目經理表示:不管是怎么樣,他們首先沒有占用任何人的公攤,因為房子已經交給業主了,他們自己怎么搞,那是他們的事情,沒有侵犯到任何人的利益。
那么,這塊在規劃圖上標注為“空”的區域,到底是什么區域?又算不算公攤呢?
武漢市江夏區測繪地理信息院工作人員:那塊位置完全沒有計算建筑面積,如果連建筑面積都沒有計算,那更不可能算公攤面積。
即便如此,這塊區域,就可以隨意變更使用性質的嗎?
武漢市江夏區測繪地理信息院工作人員:如果后期你自行更改了,你必須拿出你的合法變更手續,或者說你要還原,你可以問問相關部門。
而開發商面對業主的質疑,也給出了自己的態度。武漢市藏龍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認為,這個空置區域既然不屬于公攤面積,就跟其他業主沒有關系,如果確實是違法、違規,按照國家的規定辦。
240平方空中大平層
改變結構涉嫌違規
這么改合不合法?是否像開發商項目經理說的那樣,沒有侵害其他人的利益呢?
連日來,曾先生和其他業主們多次聯系小區20棟1號房和10號房的業主,其中一戶高樓層1號房的業主在微信中表示:“我是另外付了裝修費和大額茶水費的”、“我是通過正當手續買的”、“你們覺得有問題就找開發商吧!”、“我們都是跟開發商簽合同”、“面積兩百多”。
武漢市濱湖壹號小區20棟業主曾先生說:“后來我們私下找他當面聊的時候,他無意間透露了,他也是額外的向開發商交了費用之后,才占用了這一塊兒的面積,有將近一百四十萬一百五十萬的費用。”
為了核實情況,記者多次聯系20棟1號房、10號房的多位業主,可卻始終沒有業主愿意出面解釋這個問題。
對此,開發商的項目經理做了回應。
武漢市藏龍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沒有,正常買的,多少錢就是多少錢,都是在房產局備案的。武漢江夏區測繪地理信息院工作人員表示,建設規劃圖和房產分戶圖上標明是空的區域,如果使用,必須要征得規劃主管部門同意,要重新審批,規劃圖也要重新做,如果業主們從開發商手里花錢購買了這部分空置區域,后期將面臨巨大風險。
武漢市江夏區測繪地理信息院工作人員:我們會按規劃審批的圖紙來測量,我們當時測量的時候是“空”,所以那塊我們是不會算面積的,即使那戶人家買了,也是他自己的私人行為,因為你最后辦證都是以我們房產部門出具的面積為主,不是說你更改了之后,我就再去把你更改的面積給你增加,這個不存在。
湖北天領艾匹律師事務所律師高鵬表示:購買空地的行為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而無效。即使邊戶業主和開發商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可以買賣該空地,并且對合同的履行并無爭議,但該行為本身違法,因而無效,該業主可能遭受到相應的財產損失。記者找到了武漢市江夏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城管部門。規劃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濱湖壹號小區20棟部分業主占用的面積屬于改變內部結構,并不在他們的管轄范圍之內。
武漢市江夏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房產測量的分布圖就已經明確了這個地方是公攤,現在你改變使用性質,公攤變成了私人空間,就是一種違法建設行為,違法建設行為城管就要查處。
而城管部門則表示,改變房屋內部結構的違法行為也不在他們的管轄范圍。
武漢市江夏區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執法藏龍島中隊工作人員:現場去看過,我們也轉告過。房間里面私自改變房屋性質歸房管局管,我們城管管的范圍是所有外立面以外的,增大面積的就屬于私搭亂建,他那個屬于房屋里面,你們找錯位置了。
對此,武漢市江夏區住建局物業管理發展中心藏龍島片區負責人徐永朝表示,在2021年11月下旬,他們已對其中的8戶人家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書。
徐永朝告訴記者,他們調查的是現狀跟規劃圖紙不符合,改變了房屋結構,他們已經報上去了。
既然存在問題,又該如何整改呢?
武漢市江夏區住建局物業管理發展中心藏龍島片區負責人徐永朝:首先我們會讓物業方針對有這個情況的,每一戶會下發一個紙質版的整改“三聯單”,讓他自行整改,還原房子原始的規劃設計結構,如果整改無效的話我們會把該事進行上報,再由街道綜治辦組織多個部門,比如這個違法事實涉及哪幾個部門,需要城管部門、規劃部門、需要我們住建部門,我們幾個部門一起來解決這個事情。
整改三聯單“失聯”
多個部門稱沒收到
原本以為住建部門給出了整改意見,這事情就好辦了,但令業主們沒想到的是,整改意見從去年11月下旬發出后,到今年1月中旬,整整過去了近50天,被要求整改的地方卻一點動靜沒有。
武漢市江夏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之前確實在系統內上傳了三聯單,通過工作人員提供的圖片,記者看到圖片上寫有“線上三聯單系統”,上報時間為2021年12月6號,問題類型為違法建設問題。“如果沒有上報,那是我們的責任,但是現在已經上報了,這個事情誰認領,那就可以去追根溯源。”
武漢市江夏區住建局物業管理發展中心藏龍島片區負責人徐永朝告訴記者,已經上報給了經開區(江夏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綜治辦。
武漢市江夏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綜治應急處工作人員:沒有收到三聯單,一般報的話也應該有紙質版的,我們就好跟上面反映。因為我們的工作不對接系統,剛才也問了藏龍島片區綜治辦,他們說他們也沒有收到紙質的通知。
武漢市江夏區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綜治應急處工作人員對話徐永朝:
“喂,你好。”
“你好,我們上報了三聯單系統的。”
“我們綜治在工作中從來沒有對接任何平臺。”
“我們也報了紙質三聯單的。”
“紙質的報哪里去了呢?”
“報到藏龍島產業園,派到社會事務辦去了。”
而藏龍島科技園的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則表示,他們并沒有收到三聯單。
兜兜轉轉,記者轉了一大圈,沒有一個部門表示自己收到過整改的三聯單。隨后,記者再次找到武漢市江夏區住建局物業管理發展中心藏龍島片區負責人徐永朝詢問情況,這時他卻改了口。
武漢市江夏區住建局物業管理發展中心藏龍島片區負責人徐永朝:我們是系統自動派的,因為我不知道是派到社會事務辦,還是派到城管去了。
隨后,記者按照徐永朝的說法,來到江夏區城市管理執法藏龍島中隊核實情況,這次又會怎樣呢?
武漢市江夏區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執法藏龍島中隊工作人員:這是誰發的三聯單,沒轉過來,我這邊也沒收到。
對此,武漢市江夏區住建局物業管理發展中心藏龍島片區負責人徐永朝表示,三聯單是系統自動派發的,系統怎么運作,他們不太清楚,他們只負責巡查上報機制,他們也沒辦法查詢到上報給了哪個部門,只能看到是否上報。
對于自己親手發出的三聯單到底去了哪里,徐永朝自己也說不清楚,既然三聯單不知道去了哪里,整改就更加無從談起。
業主們說,其實在2021年4月份交房時,他們就向規劃、城管、房產、綜治等多部門反映過,當時也是說有問題,但是始終沒有一個部門來落實查處。
武漢市濱湖壹號小區20棟業主曾先生:前面的問題是不確定是否認定為違法,現在已經認定違法了,還是沒有人來管這個事情,我們都不知道是自己去給它拆掉,還是等著政府機關來主動幫我們協調這個事情,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不知道怎么樣的方式能夠幫我們維權。